標籤 歷史 下的所有文章

那些年,我們沒有讀過的歷史

「我週末去金瓜石,結果發現一個讓我很意外的地方。」A女說。

「什麼地方讓你很意外?」B女問。

「先問你們喔,你們知道台灣在二次世界大戰間,有很多戰俘營嗎?」

「…我沒聽說過。」C女搖搖頭。

B女聳聳肩。「我也沒聽說過,不過你這樣講起來,台灣當時是日本人統治,算是日本人的領土,所以如果那時候日本軍把聯軍戰俘抓來台灣,在台灣設戰俘營好像也是很合理的?」

A女點點頭。「確實是,但在我還沒去過金瓜石國際終戰和平紀念園區以前。我從來沒想過也不知道原來台灣曾經有戰俘營。

我就在想,以前歷史課本,我們有念過,二次大戰德國有很多集中營。結果好像在有些事情上,我們對外國歷史可能了解的還比本地歷史多一點,在那一瞬間我覺得好荒謬。台灣這塊土地上有很多故事,但我們從來就不知道。」

「你在那個公園有看到什麼呢?」

「有一個很大的紀念牆,上面記載著所有戰俘的名字跟國籍,還有一個金屬塑像。以及紀念碑。回來以後,我就上網查了一下,才知道當年台灣其實有十六座戰俘營,關押的人數有四千五百多人。金瓜石戰俘營是第一個建造而且規模最大的,關押了一千多名同盟國的戰俘。這些戰俘當時在金瓜石被勞役採掘銅礦,而且當時日軍管理這些戰俘對待他們很嚴苛,常常有虐待的事。不只沒有提供足夠的食物,醫療環境也極差。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在金瓜石戰俘營最後生還下來得以回國的戰俘只有幾十人。」

A女喝了一口咖啡後,繼續說道。

「在紀念碑旁邊有一個中英文解說的指示牌,上面寫到1944年末期,日軍藉口說方便戰俘至礦場工作,從戰俘營後方通到礦場挖掘了一隧道。但事實上是日軍司令部訓令,說如果美軍登入攻打台灣,要把全部戰俘集中在隧道內殺害,不准留任何痕跡。後來因為美軍沒有攻打台灣,還活者的戰俘後來被送到台北附近的集中營。」

C女若有所思。「我剛想到一件事,像以前我看賽德克巴萊的時候,我也覺得自己對這塊土地了解的太少,也覺得台灣明明有好多的故事,卻好像刻意被忽略遺忘不被提起。我比較好奇的是,在台灣這個古蹟會時不時自燃的地方,我不覺得國民政府沒事會自己良心發現要蓋紀念公園,所以為什麼後來會有紀念公園呢?」

「你說對了,國民政府當然不會因為沒外力推動就自己良心發現要蓋紀念公園。先說剛剛前面提到日軍要對戰俘大屠殺的文件,是倖存戰俘之一的艾華士,他在1946年2月跟著調查人員回到戰俘營,因為國民政府不聞不問,那時候戰俘營已經變成廢墟,木窗跟建築物的材料都被貧困的當地人拆走。但他們還是在日軍軍官住過的房舍找到珍貴的史料。其中有一張保存完整的書面命令寫著『假如盟軍登陸台灣島時,要將全部戰俘屠殺』。也因為這份公文,金瓜石戰俘營得以在歷史上留名。

1996年,加拿大人何麥克參加世界大戰盟軍追思紀念活動,得知同盟國軍人被俘獲到台灣戰俘營的故事。後來他跟幾個外籍朋友成立台灣戰俘營紀念協會,進行田野調查追溯這段失落的歷史。花了好幾年的時間,這些行動最後催生了紀念公園。」

A女拿起手機,給其他人看他當天拍的照片。

「Freedom is not free….」C女指著一張照片說。

「恩,自由必須付出代價。我在戰俘名單底下看到這句話,覺得很震撼。我們習以為常的自由,其實是前人付出代價,而我們享受。但因為付出代價的不是自己,就把自由當成一種理所當然而不知道珍惜。只有懂得回顧歷史,才有可能去理解沒有什麼事情是理所當然的。」

※※※※※※※※※※※※※※※

【小編murmur】
大家好,我是蒂瑪小姐咖啡館的小編就以。蒂瑪小姐咖啡館背後是由國會調查兵團在支撐。未來我們必須靠自己的能力活下去,以自營自足、社會企業的方式讓「國會調查兵團」計畫可以持續進行。
**咖啡館又出書囉!感謝主流出版社協助發行。更多書本購買資訊請見>>
http://event.cic.tw/book2018/

**其他支持我們的方法
*裝進你的在乎,陪你一起關注。蒂瑪小姐咖啡館隨手袋>>http://event.cic.tw/bag2017/
*用一杯茉香紅茶 · 換一個健康國會?八種支持我們的方法>>
http://event.cic.tw/subscription/

※※※※※※※※※※※※※※※
【參考資料】

余杰觀點》在亞熱帶的島上 有淒風冷雨之地
https://newtalk.tw/news/view/2018-06-05/126826
阿凸仔-何麥克 撰寫戰俘台灣史
http://old.ltn.com.tw/2003/r-s/r-taiwanstrange331-1.htm

金瓜石戰俘營
https://zh.wikipedia.org/…/%E9%87%91%E7%93%9C%E7%9F%B3%E6%8…

台灣的抗戰:差點被遺忘的二戰盟軍戰俘
https://www.bbc.com/…/150707_wwii_taiwan_alliance_pow_histo…

Taiwan P.O.W. Memorial Society (台灣戰俘營紀念協會)
http://www.powtaiwan.org/

※※※※※※※※※※※※※※※
喜歡我們的內容嗎?
若您願意支持我們繼續寫下去,請給我們一個讚喔!
蒂瑪小姐咖啡館:https://www.facebook.com/DemocracydeCafe

轉型正義是東廠?

「你們有看到前天立法院審促轉會預算,立委跟小學生一樣,還要抽走人家椅子的事情嗎?」A女說。

「有啊,不過其實我看不太懂他們在吵什麼耶。」B女說道。

「簡單來說,就是國民黨杯葛促轉會預算審查。」

「促轉會…是之前被說東廠的那個嗎?」C女問。

A女嘆了口氣。「唉,是啊。結果大多數人對促轉會的印象只剩下東廠,想一想真的有點悲哀。」

B女抓抓頭。「其實我一直都搞不太清楚促轉會到底是在做什麼。不過當初我看到新聞的時候,是覺得國民黨要說人家是東廠也蠻可笑的就是了。

當年國民黨主政,什麼特務機構哪個不是自己抓在手上的,他們自己才是真正的大東廠啊。」

C女點點頭。「我也覺得國民黨說人家東廠莫名其妙。但老實說我也不知道促轉會到底是做什麼的…他是在處理二二八事件嗎?」

「不是喔。促轉會主要是在處理威權統治時期所發生的非法的政治逮補、判決的案件。這段時間就是所謂白色恐怖時期。」A女說完,咬了一口蛋糕。

「咦咦,所以二二八跟白色恐怖是不同的事情嗎?」

「兩個不太一樣喔。二二八事件是發生在1947年。從開始到後來延續的相關事件橫跨了1947年2月27日到5月16日。

針對二二八事件,從李登輝總統開始就已經有民間基金會主責,成立『行政院研究二二八事件小組』,政府配合檔案文書的調閱。完整的研究報告早在1992年2月22日就正式公布。」

「哇…原來針對二二八的調查報告那麼早就有了…」B女露出驚訝的表情。

「是啊,可是因為這個報告其實是總共十冊的檔案史料集,當時本來就不容易看到,現在其實也是。」

「等等,我突然想到,所以更早之前有個新聞說有一千多名政治犯平反的事,那個其實就是白色恐怖時期的政治犯囉?」C女問。

「沒錯,以轉型正義的來說,處理白色恐怖其實比二二八要來的複雜許多。」A女說。

「複雜?怎麼說呢?」

「以二二八來說,該對這個事件負責的行政長官、蔣介石等人外,多半都已不在人世。加上當時軍隊與行政人員後來很多回到中國去繼續打國共戰爭,他們很多最後就沒再回來台灣了。

但白色恐佈不一樣,白色恐佈的時期很長,從1949年5月戒嚴開始,一直到1991年5月廢除了《懲治叛亂條例》才算正式結束。所以其中有很多人如今還在政府機關內任職。」

「恩…這樣聽起來因為白色恐怖時期很長,所以牽扯到的人一定很多,加上還有正在政府任職的,也就是說處理起來就得要更加謹慎。」

「是啊,所以為什麼必須要編列預算給促轉會,就是因為要花時間把中研院和民間組織多年來辛苦的史料收集與研究,找到政府文書做對照。透過這個過程去平反這些政治犯。有上萬件的案件要這樣一一查核。」

A女喝了一口咖啡後。又繼續說道。

「在白色恐怖中。確實有很多是被冤枉、羅織入罪的,這些當然要去平反。但是轉型正義要追求的不只是平反,最重要的是還原歷史真相。而在那段時間,確實也有人是希望武裝革命推翻政府,也有人確實跟中國共產黨合作,想『解放』台灣的。

但是在那個時空背景,會想跟當時中國共產黨合作的人,是因為他們以為那可以創造一個真正平等的社會。我們如果用我們現在對中共的想像,可能很難體會跟理解,可是在那個時代擁抱共產黨的,很多人本身都是抱持著理想主義的。

那我們要怎麼面對這些都存在的史實呢?

我們可以說在白色恐怖那段時間,國家並沒有給於這些人公平的起訴與審判過程,甚至很多行為罪不及死刑,卻幾乎都死掉了。而白色恐佈受難者中,除了有台灣籍,其實也有很高比例的外省人。在威權統治下,所有人民都是受害者,並不會因為你是外省人,你就可以沒事。

我看到相關記錄時,其實很辛酸。這些東西在我們那個年代的課本其實都不會說。」

「聽你說這些,我發現我對台灣近代歷史的認識其實很貧乏耶。像是我們從小教育就說要反共,所以我真的很難想像你說那個年代擁抱共產黨的,很多人反而是理想主義者。還有你說受難者有很高比例是外省人,我也覺得很意外,我一直以為大部分受難者都是台灣籍。」B女說。

「我也是這幾年開始接觸這些資訊,才發現很多以前沒學過甚很難想像的事。然後我才想通,以前學校不教這些,其實都是教育政策在服務政治所導致的。當時的政府本身也有刻意地要針對台籍跟外省籍做操弄,因為這樣才有利於他們政治統治。

過去確實已經過去了,但是如果我們覺得民主很重要,不希望重導覆轍走回威權統治。那好好面對歷史,從過去的軌跡想想我們想要怎樣的未來,其實是我們這一代應該要做的功課啊。」

※※※※※※※※※※※※※※※
【小編murmur】
大家好,我是蒂瑪小姐咖啡館的小編就以。蒂瑪小姐咖啡館背後是由國會調查兵團在支撐。未來我們必須靠自己的能力活下去,以自營自足、社會企業的方式讓「國會調查兵團」計畫可以持續進行。

**咖啡館又出書囉!感謝主流出版社協助發行。更多書本購買資訊請見>>
http://event.cic.tw/book2018/

**其他支持我們的方法

*裝進你的在乎,陪你一起關注。蒂瑪小姐咖啡館隨手袋>>http://event.cic.tw/bag2017/

*用一杯茉香紅茶 · 換一個健康國會?八種支持我們的方法>>
http://event.cic.tw/subscription/
※※※※※※※※※※※※※※
【參考資料】

促進轉型正義條例
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SearchNo_print.aspx…

促轉會撤銷1270位政治犯罪名 蔡英文致歉:讓你們久等了
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49414

你看的真的是行政院版的二二八事件調查報告嗎?
http://bit.ly/2Bb8Rr6

臺灣白色恐怖時期
http://bit.ly/2UIT63Z

※※※※※※※※※※※※※※※
喜歡我們的內容嗎?
若您願意支持我們繼續寫下去,請給我們一個讚喔!
蒂瑪小姐咖啡館:https://www.facebook.com/DemocracydeCafe

那些年,在我們身上留下的228傷痕

「你有看到六福村那個228優惠方案被大家罵的新聞嗎?」E男說。

「有啊,我覺得真的滿不適當的。雖然有人會說搞個優惠還要政治正確。但我覺得反方的舉例更有道理。有人就說你如果看到有活動寫說『921遊樂園優惠』 。或是『 南京大屠殺香港迪士尼限時優惠』 ,你會覺得拿這種代表傷痛的事件或日子做這樣的企劃會是個好主意嗎?」A女回。

「我注意到的是另外一個新聞,政大有學生在他們學校一條不需要申請就可以貼廣告的風雨走廊貼228的宣傳,結果不但被校警衝上去撕下來,校警還當場對他們咆嘯。但平常時候那裏不管貼了什麼廣告都不會被撕。校警態度跟教官很明顯就是選擇性處理。」B女說道。

大家你來我往的聊著最近228發生的新聞事件,過了一陣子。一直都沒講話的C女突然開口。

「今天放假大家難得出來聚會。這些事情不是都過去了,為什麼每年到這個時候都要一直拿出來講?」

大家突然安靜了下來,看著C女。

「你們幹嘛這樣看著我?政治很髒,最好不要碰。228不是就是查緝私菸引起的省籍衝突嗎?現在都甚麼時候了,到我們這代早就沒有甚麼省籍不省籍。又何必一直提228去撕裂彼此的感情。大家應該要往未來看比較實在。」

E男一副有話要說,卻又顯得有點壓抑。A女喝了一口咖啡以後說道。
「我問妳喔,你為什麼覺得政治很髒,最好不要碰?」

「本來就是啊,那些政治人物都只會為了自己的私利,而你們每次談起政治的時候,那種激動的樣子我看了都覺得好害怕。」

「所以,你是因為你看到大家談政治很激動讓你很害怕,所以覺得政治很髒不要碰。還是因為你先覺得政治很髒不要碰,所以大家談政治的時候才讓你害怕?」

「ㄟ…我確實是本來就不喜歡談政治。我們家人也都不談,他們總說不要碰政治比較好。」

「所以你會覺得政治很髒不要碰,有一部份的原因,應該是來自於家庭教育。因為家人跟你說不要碰政治,久而久之你就產生政治很髒不要碰的感覺。」

「….我沒想過這個問題,大概是吧。」C女聳了聳肩。

「你知道嗎,我最近一直在想,為什麼在我們這個世代,在318以前,大多對政治冷感。甚至很多人,都有跟你一樣的想法,覺得政治很髒不要碰。我發現政治很髒不要碰,幾乎是我們這個世代,跟父母輩這個世代很普遍的氛圍。但是為什麼?為什麼家人會跟你說政治很髒不要碰?是因為他們碰過所以覺得很髒,所以要你不要重蹈覆轍嗎?」

A女喝了一口咖啡後,繼續說道。

「最近因為228,我跟我其他的朋友也在聊。加上最近看了好多關於228的史料,那些以前課本沒有教的歷史,我發現一件事情。我們上一代會說不要碰政治,以至於我們這代普遍的對政治冷感。還有六福村企劃對228沒有敏感度造成被人家罵的優惠企劃,還有政大校警教官對228文宣跳腳。這些實際上,正是228事件,還有那些我們不知道曾經發生過的歷史,在我們所有人身上留下來的傷痕。」

「我不太懂你的意思。」C女看著A女說道。

「我先說一個我自己的故事。小時候,我們家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到頂樓去燒書。」

「好奇妙,沒事為什麼要燒書?」E男問。

「我小時候也不知道。反正小朋友看到火就很開心。一直到我大學有一天,父親偶然講到以前祖父有在看黨外雜誌。每隔一段時間都要把這些雜誌燒掉。我在那個時候才恍然大悟,原來那個時候燒的書,就是黨外雜誌。可是你知道嗎,這是我小時候的事情。那個時候,台灣已經解嚴了。為什麼祖父還是要把書燒掉?」

「因為228。因為白色恐怖,還有因為那些很多我不知道的過去的歷史,留在他們身上的傷,太痛了。痛到讓他們無法相信,解嚴後他們就真的擁有自由而不用害怕被政府迫害。在解嚴以前,那是一個沒有言論自由的年代,那是一個政府要抓你就可以隨便安你罪名的年代。那是一個買黨外雜誌都要有門路才買的到而且要偷偷摸摸的年代。那是一個跟我們現在完全不一樣的年代。

那時候因為台北城很亂,祖父母到鄉下避難。所以我們家不是228事件的受難者。可是228事件,一直到解嚴這段時間,當時國民政府各種箝制自由的作法,有沒有在我家族留下傷痕?有。他們沒有提過,但燒書這個動作,就是這個傷痕的體現。

可是我們的課本,有沒有好好地講過228的前因後果?有沒有好好地講過國民政府當時各種箝制自由,對人民壓迫的事?有沒有講過當年為什麼台灣會通貨膨脹嚴重到要用四萬元換一塊錢新台幣的前因是因為他們把台灣的資源都拿去挹注中國戰事造成的?沒有。對於228。課本只寫了這是省籍衝突。其他的,都是對那個年代政府大好作為的歌功頌德。然後我也以為228就是查緝私菸引起的省籍衝突。可是實際上,私菸查緝引起的衝突是發生在227。真正的228,其實是因為227那天後,有大批民眾到行政長官公署,也就是現在的行政院。他們是到那裏透過罷工罷市的和平請願,卻遭到國民黨衛兵掃射屠殺。你們知道這段歷史嗎?」

「我第一次聽過…」

「我也是這幾天才聽過。但我們一直以來認為228是省籍衝突這件事情,又是誰灌輸給我們的?拿227查緝私菸來替換掉228政府對民眾的無差別屠殺,不就是國民黨 政府執政下的教育體制,灌輸我們這樣的歷史,於是讓我們有這樣的認知?政大的校警為什麼會衝上去撕228的文宣?政大的教官為什麼會特別要處理這件事?他們身上的意識形態是誰灌輸給他們的?不也是國民黨政府執政下的教育體制給他們的嗎。六福村的企劃為什麼會對228毫無感覺?為什麼會有網友認為搞個優惠還要政治正確的說法?不也是國民黨政府執政下,在過去那個年代,透過教育灌輸,透過媒體控制,讓大家對228無感,進而無追究228真相的想法所造成的嗎?你們會希望這些歷史在未來的時候重演嗎?」

「…不希望。」E男搖搖頭。

「但如果我們都不知道這些歷史。我們都沒有去深究過去國民黨政府對人民有過的暴行,我們都沒有去追查過去的真相。我們又要如何有能力去避免未來再次發生同樣的事情?我同意當這些痛能夠慢慢地被撫平以後,我們都必須要一起展望未來。但這個的先決條件,是真相要先能夠被查明公開啊!」
※※※※※※※※※※※※※※※
【參考資料】
蔣公銅像引出的笑話
http://goo.gl/3DmTd9

228開的第一槍
http://goo.gl/gFMU6D

被掠奪的台灣:四萬換一塊的故事
http://goo.gl/q05gBB

【監督國會】
國會調查兵團立委言行資料庫 https://cic.tw/
立法院議事轉播ivod http://ivod.ly.gov.tw/

※※※※※※※※※※※※※※※
喜歡我們的內容嗎?
若您願意支持我們繼續寫下去,請給我們一個讚喔!
蒂瑪小姐咖啡館:https://www.facebook.com/DemocracydeCafe

為什麼要讀歷史?

坐在靠牆位子的,是三個三十來歲的女子。聊天聊了很久,桌上的檸檬水剩下半瓶。

「我覺得那些反課綱的學生啊,根本都是被利用了。」女子A說完,喝了口茶。

「年紀那麼輕,容易被煽動吧。」女子C回應。

女子B看了看沉默了半晌。開口問道。「你們覺得,為什麼要念歷史?」

女子A跟C楞了楞,表情顯的有點不知道怎麼接話。

「…就學校有教所以要念啊。」A吞吞吐吐的說著。

「考試要考啊…」C說完,用一種覺得莫名其妙的眼神看著B。

「你們知道嗎,我最近在看一些歷史的書跟影片,看著看著,發現很多書上寫的,跟以前課本教的,有的是不太一樣,有的是完全相反。一邊看就一邊問自己,為什麼要念歷史?」B頓了頓,喝了口水。

「然後我去回想,以前學校都教什麼呀?國文、英文、數學、自然、社會。但為什麼基礎教育要教這些呢?每個科目的安排總有他的目的在吧?國文是為了基礎溝通,英文則是為了跟外界溝通。數學是學邏輯跟運算。那自然跟社會呢?」

「…….」A跟C這時不知道要說什麼,定定的看著B。

「自然雖然可以再細分成生物、物理、化學。但說穿了,自然學的是人跟空間的關係。知道自己在空間的位置。學習這空間裡面其他事物的定位。那社會呢?分成地理跟歷史。地理也是跟空間的關係,但比較屬於人文方面的空間。自然屬於科學方面的空間。那歷史呢?」

B用手輕輕托著臉,繼續說道。

「我後來想了想啊,歷史,學的是人跟時間的關係。透過了解過去的歷史,知道自己現在在時間軸上的定位,我們知道自己的定位在哪,才能從這個定位再走向未來。我問你們,台中要怎麼去?」

「搭高鐵?」C說。

「往哪個方向?」

「當然是往南啊」A回答。

「如果你人在高雄,還是往南嗎?」B問。

「……..」

「你為什麼會回答往南呢?那是因為你預設我問這個問題的時候,你認為我們在台北。可是我並不是問,我現在要去台中要怎麼去。我只問,台中怎麼去。而你的出發點,會決定你要怎麼去,要往哪個方向去。可是你為什麼會有這樣的預設?因為我們現在台北,我們長時間都待在台北,於是當我們聽到這個問題的時候,直覺預設就是我要從台北出發。」

「這跟學歷史有什麼關係?」A問,語氣有些不服氣。

「我們學的歷史,地理,就是我們在面對時間跟空間的時候,我們的預設知識。因為如果沒有一套預設的知識,我們不知道我們過去在哪,現在在哪,就無法描述那未來我們要往哪個方向走。」

這時候B停了下來,深深吸了一口氣後才開口。

「你們兩個都知道我的政治立場,我的政治立場來自於我的家庭。我以前總不懂,為什麼有那麼多人,明明沒有去過中國,卻對中國有一種遙想的情感。當我離開了學校,經歷一段沒有讀歷史的歲月,然後又開始讀歷史的時候,我才突然發現。歷史教育給我們的,就是我們看待我們過去跟未來的預設立場。也就是說,當權者可以透過教育,給學生他希望學生養成的預設立場。於是我不再像以前一樣,去說那些明明從來沒去中國,卻遙想中國的人莫名其妙。這不是他們的錯,這個立場,是政府透過教育給他們習慣的預設。那我想問的是,為什麼這個預設立場,不能以台灣為主體作為出發點呢?這個政府在台灣七十多年了,為什麼要繼續給予以中國為主體的預設立場呢?又為什麼學生們只是希望學習歷史的預設立場是要以台灣為主體的時候,你們就會認為學生被利用了?如果他們希望的預設立場是以中國為主體,你們還會覺得學生被被利用嗎?如果不會,那又為什麼以中國為主體的角度,你們就不會覺得是被利用?」

「…….」

「因為我們學歷史,都在死背、都在應付考試,卻不強調對歷史的反思。於是我們習慣了『理所當然』,我們習慣了『標準答案』。於是我們不質疑歷史,不質疑學校教的東西。而這些歷史卻成了我們的預設知識。預設我們要以中國為主體,而不是以台灣為主體。然後放棄去思考,這樣的預設是不是有問題。如果我今天明明人在高雄,卻以為自己在台北,然後說我要去台中,要往南走,你們覺得我到的了台中嗎?不用說,一定到不了的。讀更多不同觀點的歷史,就是要用更多的線索去確認,我們到底現在在哪裡。而未來我們又想去哪裡。」

※※※※※※※※※※※※※※※
【參考資料】
台灣不教的中國近代史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519317

被埋葬的中國共產黨史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594054

罗辑思维 129 其实都是聪明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rA-l_88kfE

末代叛亂犯 The Last Insurrection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Vm6Mkm-PKU

【監督國會】
國會調查兵團立委言行資料庫 https://cic.tw/
立法院議事轉播ivod http://ivod.ly.gov.tw/

※※※※※※※※※※※※※※※
喜歡我們的內容嗎?
若您願意支持我們繼續寫下去,請給我們一個讚喔!
蒂瑪小姐咖啡館:https://www.facebook.com/DemocracydeCafe

為什麼孫中山=國父?

這對情侶約莫三十幾歲,常來咖啡廳不過並不喝咖啡,總是點兩壺花茶,兩個人就這樣天南地北的聊一整晚。

「你有看過賽德克巴萊嗎?」女生問。

「有啊,這好久以前的電影耶。」男生點點頭。

「我們家前陣子才去租DVD來看。我看完之後想到一件事,雖然我不是原住民,但這個故事是發生在台灣這個土地上。為什麼我們對發生在中國土地上過去的故事,像是三國可以如數家珍,對台灣以前曾經發生過的故事,所知卻幾乎是空白?我可以背得出中國歷史上有那些名作家名畫家,卻說不出台灣過去出過那些作家跟畫家。」

「ㄟ…好像真的是這樣耶。對我們這種不是念歷史系的人來說,先撇除看課外書的部份。了解歷史的唯一途徑,其實就是學校教育。」

「也就是我們的歷史觀,其實主要是來自於學校課本教的內容。」

「沒錯。」

「像我最近在看一些書跟文章,就讓我覺得沒有經過應有程序就進行課綱微調這件事情很可怕。」女生喝了口茶。

「喔?怎麼說呢?」

「我問你,以前我們念中國史,講到中國史的朝代有哪些?」

「秦漢隋唐宋元明清。讀歷史什麼都忘了,就這種還記得。」

「所以元朝跟清朝,我們念歷史的時候,都說這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朝代,對不對?」

「對呀,所以才會這樣背啊。」

「可是你知道嗎?孫中山,也就是我們課本裡面所說的『國父』,他曾經在他的三民主義民族主義第二講裡面講過,『中國幾千年以來,受過了政治力的壓迫以至於完全亡國,已有了兩次,一次是元朝,一次是清朝。』」

「恩?課本上寫都不是寫亡國耶,課本寫的感覺比較像是朝代的輪替,但還是屬於同一個國家。」男生露出驚訝的表情。

「對,課本不說這是亡國,都強調這些少數民族被漢民族同化,好像同化就等於變成同一國似的。但實際上就是漢民族被外來民族統治殖民,這個觀點課本卻不提。可是仔細想想,你以清朝來看,那時候清朝下令留髮不留頭,因為留辮子是滿族的文化。到後來大家都只能留辮子,不能維持傳統漢人習慣的髮型。而我們現在所說的中文,在中國那裡說是普通話,事實上是從滿州話演變而來,而不是漢族的傳統語音,這樣說起來到底是誰被誰同化?」

「…..我還真沒想過這個問題,以你說的例子來看,反而是漢民族被滿族同化吧?」

「然後我們再來看我們以前念的『國父』,也就是孫中山。在美國,他們對於國父的定義是很嚴謹的,一個是必須要國會通過,而且稱呼的時候必須用複數,也就是要說國父們,而不是只稱呼一個人為國父。因為建立一個國家,不會只靠一個人,也不會只是哪一個人的功勞。」

「這樣說其實滿合理的。那為什麼我們那時候的課本,會特別只稱孫中山為國父呢?」男生點點頭。

「簡單來說,當時在中國同時有中國國民黨跟中國共產黨,國民黨希望強調他們自己在革命中的正統性跟領導地位,需要塑造一個至高無上的領袖象徵。於是孫中山過世安葬以後,每年的元旦、國慶日、孫中山祭辰紀念日、誕辰紀念日,國民黨都會在中山陵舉辦大型的紀念典禮。中山陵也開放民眾參觀,透過集體參與這樣的典禮,塑造一種共同的歷史記憶,凝聚大家對黨國的認同。幾年之後孫中山誕辰跟孫中山逝世紀念日,被改成國父誕辰紀念日跟國父逝世紀念日,國父等於孫中山的這個記憶,就在這一連串的操作宣傳下深植在當時民眾的心裡。」

「說真的,從出生到現在,我也從來沒有去質疑過這些什麼紀念日他背後有沒有什麼特殊意義,所以說透過這樣的操作,會讓這樣的記憶深植在民眾心裡變成理所當,對一般民眾來說,好像真的會這樣耶。」男生回應道。

「就歷史學者的觀點認為,孫中山本身是一個平民出身的大政治家,但他死後卻被國民黨拿來變成一種神話的圖騰,而這個圖騰塑造的過程,每個環節都跟國民黨本身的利益環環相扣,也因此實際上與其說國民黨在塑造國父,不如說是在塑造黨國之父。」

女生嘆了口氣。

「而我剛說諷刺的地方就在於。國民黨捧著孫中山為國父,但制定出來的歷史課本卻無視國父在民族主義所說過的『中國幾千年以來,受過了政治力的壓迫以至於完全亡國,已有了兩次,一次是元朝,一次是清朝。』,不承認中國曾經亡國,用一種阿Q的心態繼續說秦漢隋唐宋元明清都是中國歷史上的朝代之一,用這樣的態度把這樣的歷史放到歷史課本。他們連在中國的歷史都不願意誠實去面對,然後現在透過微調課綱,又不願意面對台灣的歷史。」

※※※※※※※※※※※※※※※
【參考資料】
揭穿歷史騙局!中國根本沒有元朝和清朝兩個朝代
http://www.taiwancon.com/215376

高中歷史 不稱國父已數年 http://goo.gl/VVITHk

被扭曲的臺灣史 http://goo.gl/AaMmdY

中國普通話,是滿族人學講北京話而出現的語言 http://goo.gl/MKEUPk

孫中山文選(含民族主義全文)http://goo.gl/YfeqQa

微調不是一個爭議,而是一串問題 http://goo.gl/eXtZLv

「微調」課綱編的課本你敢用嗎?以史記新版臺灣史教科書為例
http://goo.gl/fMy3eY

【監督國會】
國會調查兵團立委言行資料庫 https://cic.tw/
立法院議事轉播ivod http://ivod.ly.gov.tw/

※※※※※※※※※※※※※※※
喜歡我們的內容嗎?
若您願意支持我們繼續寫下去,請給我們一個讚喔!
蒂瑪小姐咖啡館:https://www.facebook.com/DemocracydeCafe

歷史=事實 嗎?

「最近有個新聞,說課綱微調被判應該要公開,並要求教育部落實政府資訊公開法,透明政府決策。」P男開口,三個男子從下午就一直待在咖啡廳聊到了晚上。

「好像有點印象,但沒有太注意這個新聞。怎麼了嗎?」S男問道。

「課綱微調是去年年初發生的事情,那時候甚至有公民團體到教育部前舉辦過活動抗議黑箱課綱微調,但民眾反應並不熱。確實對民眾來說,這是一個很冷的新聞。」

「那你為什麼會特別注意到這個新聞呢?」M男說完,喝了口咖啡。

「如果是以前,我應該也不會特別注意這個新聞。但上次台灣罷228動畫引起很多人討論之後,我也去找了一些台灣史的書來看,對這個新聞感觸就變得很深。」

「怎麼說?」

「我先從一個書上看到的故事說起吧。你們有聽過吳鳳跟廖添丁的故事嗎?」P男問道。

「有啊,這算是滿耳熟能詳的人物吧。一個是捨身取義感化了原住民。一個則是日本時代的義賊。」

「但是你知道我們現在了解的這個形象,是怎麼被塑造出來的嗎?」

「我不太懂你的意思。」M男露出不解的表情。

「我們都認為吳鳳感化了原住民。他的故事流傳了兩百多年,但經過一些史學家的研究,卻發現這個故事很可能只是一個故事,跟事實並不相符。簡單來說,歷史上確實有吳鳳這個人。但所謂的『捨身取義』的故事卻可能是被捏造出來的,我們聽到的故事是吳鳳透過捨身感化了鄒族原住民,讓他們改掉出草的習俗。」

P男喝了口咖啡頓了頓,又繼續說話。

「但根據鄒族本身後世流傳的說法,有一個說法卻是吳鳳慫恿原住民拿出鹿皮鹿肉跟漢人交換,然後自己從中獲取暴利。在長期不公平的剝削底下,鄒族的人生活越來越窮困,於是跟吳鳳起了衝突。吳鳳用計炸死了鄒族四十多人,所以當鄒族的人去找吳鳳理論,當場用箭殺死了吳鳳。」

「這跟以前聽過得故事差滿多的耶。」S男應和。

「對呀。根據書裡面寫到,吳鳳傳說大部分的情節是在日治時代完成。最主要的目的是因為日本的官員認為吳鳳傳說有助於強化公務員殺身成仁、大公無私的皇國精神。然後到了國民政府統治台灣的時候,那時在反攻大陸的氛圍下,政府希望軍民也可以效法殺身成仁的精神,所以也就繼續沿用了這樣的傳說。不管是日治時代,還是國民政府時代。說穿了利用吳鳳傳說都有政治上的目的。而剛提到鄒族觀點,則是在後期開始有台灣原住民運動的時候,才提出吳鳳神話扭曲了原住民,認為這剝奪了原住民詮釋歷史的權利。」

「那廖添丁的故事呢?我的印象他是被塑造成抗日的義賊。」

「根據國史館的資料,日本警察當時其實一直把廖添丁認為是竊盜累犯,並不是抗日份子。是一直到他最後一次出獄後犯下殺警察的重大刑案,才變成日本警察重金懸賞的要犯。廖添丁死後,他的故事被添油加醋的做了很多的戲劇,後來有一個臺灣文化協會選上廖添丁作為宣傳民族精神的榜樣,這個時候民間流行戲劇才開始加入抗日英雄的形象。因此臺灣光復之後,國民政府為了凸顯台灣人民受日本統治的壓迫,鼓吹抗敵意識,於是廖添丁的故事就成了另類的愛國教育題材。所以可以說廖添丁的形象,從原本的竊盜,到凶賊,到義俠。是被各種因素塑造出來的。而最後塑造的形象,在經過歷史考據,會發現並不是真的是那麼一回事。」

「也就是說,透過教育,政府可以灌輸民眾對於歷史的觀點,進而去影響這些民眾日後詮釋歷史的角度。民眾也許會覺得這樣的詮釋理所當然,就像我們理所當然覺得廖添丁是義賊一樣。但這樣的詮釋很可能跟真正的歷史會有很大的落差。同樣的事情,以前日治時代的日本政府做過,而國民政府也做過。」

「因此我就沒有辦法再像以前一樣,認為微調課綱的黑箱過程沒什麽。」P男若有所思的嘆了口氣。

※※※※※※※※※※※※※※※
【參考資料】
被混淆的臺灣史
黑箱課綱不公開?
判決曝光 法院:課綱委員、會議 都應公開
課綱敗訴 立委要求專案報告 

【豆知識】
憲法的意義
為什麼要有憲法?
行政命令是甚麼?
人權的意義
轉型正義是什麼? 

國會調查兵團立委言行資料
※※※※※※※※※※※※※※※

喜歡我們的內容嗎?
若您願意支持我們繼續寫下去,請給我們一個讚喔!
蒂瑪小姐咖啡館:https://www.facebook.com/DemocracydeCafe

關於228

兩個看起來上班族打扮的女生,坐在咖啡廳的吧台。剛點完飲料兩個人就聊了起來。

「前幾天228,有一支影片在網路上我看到好多人討論喔。」K女開口。

「喔,你是說台灣霸做的嗎?我記得他們之前出了一系列從日本時代開始的歷史介紹。」C女說道。

「對呀,你有看到嗎?他們之前的動畫大致上的迴響都不錯,但這支新的明顯有兩邊在互槓。」

「我知道你說的那個動畫,那些討論我也都有看。」

「你的看法是什麼?」

「你是指對影片的看法嗎?我覺得引起討論滿好的呀。」

「不是,是對最近的這麼多針對這個影片的『討論』本身的看法。」

「你是故意挖洞給我跳嗎XD」C女大笑。

「幹麻這樣講~」K女吐了吐舌頭。

「我覺得大家趁這個機會,討論一下關於歷史的『觀點』是很棒的。畢竟我們其實很少有機會真正的去『討論歷史』,你看以前我們在學校上課,大多只為了考試。也許有幾個比較有熱血的老師會想透過歷史教學,讓學生有歷史思辨的能力,但不得不說整體來說這是少數。大部分時候,我們就只是被教導接受課本上的觀點,然後去考試。」

服務生這時送上了熱水果茶,C女喝了一口清了清喉嚨後繼續說道。

「但在這些討論中,我覺得比較可惜的是,有的人在討論事情的時候,還是都會不小心落入互相貼標籤,以及無法專注在就事論事上,都會不小心變成『針對人』的討論。」

「喔,有什麼例子嗎?」

「像我就看到有幾種針對人的批評,例如:作者一定是某一黨派來漂白的、不愧是被奴化洗腦後代做的作品。」

「這種方式的批評對議題本身沒什麽幫助吧?」K女歪頭說。

「這樣說好了,我大概理解他們想表達的,就是他們認為作者一定是某個立場,所以才會用那個立場的觀點做出這樣的東西。但如果是要講這件事情,比較好的說法也許是『這個動畫的觀點讓我覺得他還是從當政者的角度出發,而不是從在地人的觀點出發』。」

「嗯,這樣說雖然一樣是在講立場的問題,但就不會那麼有針對性。」K女點點頭。

「有的人也許會覺得,這樣很迂迴,很不直接。但說真的,批判某個人的立場就一定要連帶去批判到人本身嗎?批判到人本身的問題在於會很直接的挑起情緒,如果你身邊有遇到有人吵架的時候,你去注意一下,你會發現事情開始一發不可收拾的時候,往往是有一方的說法讓另外一方的人覺得是在針對他個人,而不是針對事情的時候。當然,如果是要刻意激怒對方,這樣的說法是最有效的,但這是說這話的人的目的嗎?如果不是,用這種方式討論反而會陷入泥巴戰,那是很可惜的事情。」

K女托著下巴若有所思,想了想後又繼續說話。

「另外像是有支持方詢問『請點出誤導的點所在,我想知道。』,反方有人的回應卻是『你要自己多做功課,我沒有義務教你。』」

「沒有義務教…這個說法聽起來沒有什麼問題啊?」

「這個說法,如果用在自己做功課,或是工作上,確實是沒有什麼問題。但用在議題討論上,卻有大大的問題。」

「怎麼說?」

「我這樣問你好了,你對歷史夠熟嗎?我指針對228事件這個議題相關的歷史。」

「老實說,都很片段,我提不出什麼很全面的看法。」

「我也是。我再問你,你覺得這個社會上,對歷史很熟的人多呢,還是像我們這種人多?」

「我們這種人吧。畢竟要真的很熟的,大概要是讀歷史科系的人才會比較了解。」

「所以如果我們想要討論這個議題,真的要深入討論的話,某種程度是不是我們也得需要有相當的歷史知識,才講得出個什麼?」

「對呀,不夠了解根本講不出什麼道理。」

「那如果我不是因為想要近一步了解,我會去問說『請點出誤導的點所在,我想知道』嗎?」

「當然不會,會這樣問就是因為真的也想知道,但因為不夠了解。所以根本不知道要從何找資料。會這樣問也意味著,就是真的不知道哪裡誤解,所以才希望懂的人可以幫忙點出重點。」

「如果討論的人,是真心的希望更多人可以用他認同的觀點看待議題,那他是不是更應該要藉著這個機會,去傳遞他認為比較中肯的觀點?」

「是呀。」

「所以用『你要自己多做功課,我沒有義務教你。』的方式回應,你覺得有助於討論嗎?」

「….應該是沒有,因為這有說等於沒說。」

「是啊。你已經看到一個人他真的參不透,然後你跟他說『你自己要多做功課』,是,會這樣問的人,確實是因為功課做的還不夠。但反過來說,他為什麼要做功課?這又不是工作、這也不是學校作業,除非因為個人好奇,他有什麼理由要去做功課?」

「恩….而且這樣回,其實會讓一個好奇的人覺得『你們這些懂的人,只在乎自己懂。』」

「當然,沒有義務教這點,說法上是沒有錯的。但我想說的是,那你到底是希望更多人了解並接受你的觀點呢?還是只是上來吵架吊書袋然後營造自己高人一等的感覺呢?你覺得讓這個社會原本不懂得人能夠懂得更多一點然後一起討論比較好?還是讓這些人繼續不懂、也沒有人點醒的用傳統觀點討論比較好?」

K女嘆了口氣。

「其實我不是不瞭解有些對歷史有比較深入瞭解的人,他們那種悲憤。那種希望更多人可以也從在地的觀點去看待228這件事情。所以當他們看到一個很受歡迎的影片,還是從傳統教育灌輸的政府的立場去看228的時候,他們會跳腳。」

「但反過來說,對歷史瞭解比較深入的人,整體來說還是少數,也就是說不管是做動畫的人,還是我們,在國中高中受了至少六年的歷史教育,即使我們其中的一些人在這幾年慢慢的瞭解這樣的觀點有些問題,但我們不像那些瞭解歷史比較深入的人,已經有比較足夠的背景知識可以去扭轉過去刻劃在我們腦子裡的觀點。我們即使隱約知道這樣的觀點有問題,但一時半刻是無法馬上就察覺我們自己說的話,裡面還是隱含了這些觀點。我們需要有人提點,才會發現這個盲點。我真的很希望那些跳腳的人,可以試著去想想,要扭轉觀點前,必須要先讓足夠的背景知識讓更多人知道。才有扭轉的可能。」

「我想,我們缺乏的,也許就是試著去用對方的生活脈絡,理解對方為什麽會這樣想的同理心吧。」C女說著。

「是呀。網路的這支影片,確實有他切入點上可以批判的地方,所以我看很多人提出的討論其實都很棒,例如像有人就條列在影片的哪一段,有什麽不對或是描述上不適切的地方。今天先不管台灣霸的人要不要改,畢竟那個是一個商業團體,他們本來就有創作自由,根本不需理會這些批評。但至少像這種比較條列直指問題的批評方式,就能夠幫助像我們這樣的人,更去理解這部影片所呈現的觀點問題在哪,若想要從別的觀點來看可以找怎樣的資料。這樣的批評,就會比淪於指針對人的批評要好得多。而我認為,民主社會需要的正是更多這種程度的討論,而非單純宣洩情緒的、及對人不對事的批判。」

※※※※※※※※※※※※※※※

【關於228】
中華民國滯台 台灣228大屠殺紀念專輯
今天是228,你的歷史課本只教到227就結束了嗎?
為什麼228事件和國民黨有這麼大的恩怨?

【豆知識】
憲法的意義
為什麼要有憲法?
行政命令是甚麼?
人權的意義
轉型正義是什麼?
國會調查兵團立委言行資料庫

※※※※※※※※※※※※※※※
喜歡我們的內容嗎?
若您願意支持我們繼續寫下去,請給我們一個贊喔!
蒂瑪小姐咖啡館:https://www.facebook.com/DemocracydeCafe

轉型正義是什麼?

這天咖啡廳的角落,坐著一對母女,女孩大概國中生,桌上擺滿了書,應該是在做功課。寫作業的休息片刻,這對母女聊起天來。

「媽,最近我看網路的一些關於政黨黨產的討論,看到了一個詞彙,但不是很懂他的意思。」

「是甚麼詞彙?」

「他們說檢討政黨黨產,跟轉型正義有關。但我不懂甚麼是轉型正義?正義為什麼需要轉型呢?」女兒歪著頭問道。

媽媽看著女兒,思考了五秒鐘後,開口說道。
「轉型正義這個詞有他適用的情境,今天暫時不談台灣的狀況。先來解釋這個詞的意義吧。這個詞最早是用在東歐的一些國家,這些國家從威權獨裁體制轉變成民主體制,而在威權獨裁時代,政府有很大的權力對人民從事許多在民主時代認為是侵犯人權的事。而轉型正義是指轉型到民主的政府,必須要針對過去政府在威權體制時,所從事的這些侵犯人權的行為,對人民進行彌補與善後。所以有人會說,轉型正義是一種遲來的正義。」

「那做轉型正義的目的是甚麼?」

「轉型正義真正的目的在於鞏固一般民眾對於基本人權價值的認識與認同。你可以想想,從威權獨裁時代轉移到民主時代的時候,真的整個時代的人對於民主、對於人權的認識就已經夠深刻了嗎?一個沒有經歷過民主制度的老百姓,他要如何去體會為什麼在民主中要堅持保障人權?他要如何去了解甚麼叫民主?民主的文化是甚麼?轉型正義其實是一種讓人民了解『民主價值是甚麼』的過程。也是為了創造民主文化,以鞏固好不容易得來的民主制度。」

「那說彌補又要怎麼彌補呢?」

「彌補在實作上有很多的手段,包含針對迫害者予以審判、沒收迫害者不當取得的財富、公開過去的犯行的史實、扭轉迫害者的形象至負面使他的形象符合史實、對受害者提供各種方式的賠償、對政治系統的改革等等。」

媽媽這時候停頓了一下,喝了口咖啡。看著女兒不解的表情,又繼續開始說明。

「這些手段聽起來可能比較抽象,舉個比較具體的例子。以德國來說,我們都知道德國納粹時代,有很多侵犯國內人權的作為,例如我們比較熟悉的蓋世太保也就是德國祕密警察系統。德國在蓋世太保總部的舊址上,蓋了一座關於納粹歷史的展覽館,這座展覽館中,鉅細靡遺的展示了納粹崛起、掌權衰敗的過程,也包含了像是當年納粹在什麼時候提出怎樣的猶太政策,在什麼時間撲殺了多少猶太人,戰後的這些人又是如何的被判刑,這些非常細微的史實紀錄。這些紀錄內容包含了很多當年納粹高官的發言及影像。博物館珍貴的史實其實不單單只是記錄,它背後的意義是透過對於整個歷史事件的重建與釐清,將當年國家集體犯罪的樣貌還原並懺悔。在德國,像這樣的博物館,可以說隨處可見。甚至連慕尼黑,也就是當初希特勒崛起的城市,在這幾年也在蓋猶太博物館。這也意味著,德國直到現在,一直都在轉型正義的路上,沒有停止過。」

女兒聽完,先是低下頭想了想。而後點點頭對著媽媽說。
「所以轉型正義,他其實並不是『一件事』,而是整個社會對於民主了解的『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對於人權、對於歷史真相的認識、釐清、及究責,了解威權體制轉移到民主體制的過程中,我們該去反省的事情有甚麼。並且透過對歷史的深刻了解,我們才有能力去展望民主的未來。」

「沒有錯,你很棒耶!」媽媽摸著女兒的頭笑笑的回答。

「媽,下次我們多借一些台灣歷史的書來看好不好?」

「好呀。我們再找一天去圖書館看看吧。」

※※※※※※※※※※※※※※※
【資料參考】
維基百科-轉型正義
梁晨:永遠在路上的德國轉型正義

什麼是公民?

這天晚上,讀書會的那群人又出現在咖啡廳。

「哇!那個紅髮帥哥又來了耶!」咖啡廳的服務生們起哄著。

『不知道他們今天讀書會內容會討論什麼呢?』蒂瑪想著。

讀書會成員點完餐後,一開始由被分配到的組員進行簡易的導讀後,組長清了清喉嚨後開始講話。
「這陣子發生的很多事情,真的都可以跟書裡寫的事情做比照呢。」

「是呀,像是之前318學運,還有現在香港還在行中的遮打革命。讀這本書,我才知道法國大革命後,原來他們花了一百多年,才真正的從紛亂的政局中,邁向穩定的民主發展。」A女是今天的導讀,接著組者的話說著。

「我最近讀了另外一本書,叫『總統是不可靠的』,這本用書信體寫了美國民主的發展史,也非常精采。看完我才覺得,以前我自己對於民主的了解,實在太薄弱了。」C男搭腔。

「因為看『以平等之名』這本書,我也去找了亞洲其他國家的一些相關資料,就算以離我們比較近的國家,像是南韓、還有日本,他們在邁向民主的過程中,也都經歷過很多抗爭。以南韓來說,他們在民主化的過程中,大學生多次站在民主運動的前線,在抗爭最激烈的時期,有的學生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性命,來顯示爭取民主的決心。」D男說完,一邊把他帶來的另外一本書『明治維新』拿給大家傳閱。

「如果不去閱讀這些歷史,我們常常會以為,我們現在有的權利,都是理所當然的。以為只要可以投票了,就算是民主了。以為投票就是民主的同義詞。甚至在台灣的歷史脈絡下,由於台灣從權威政府轉向民主,整體來說是比較偏向和平轉移,但政府所制定的教育內容,卻沒有灌輸正確的民主意識,以致於很多人會誤以為民主,是權威者給的禮物、給的施捨。」組長說完,喝了口水。

這時候服務生送上了冰拿鐵、美式咖啡、冰紅茶,大家紛紛舉手表示飲料是誰的。大家一邊喝著飲料,一邊繼續討論著。這時候紅髮男子萊柏特開口說話。
「法國大革命後,整個國家陷入很長一段時間的混亂。托克維爾在撰寫『民主在美國』的時候,就是處在這樣的一個時代背景,他想透過他看到的美國民主經驗,透過從地理環境、美國人民背景、制度形成的整體分析,去告訴他在法國同胞,法國大革命之所有會有那麼可怕的動亂,原因是那時候的法國沒有真正的公民,而且即使經歷了那麼長久的動亂,法國都沒有真正建立起公民的基礎。法國基層人民的根本心態,還是屬民,而不是公民。」

「這樣說來,應該要來釐清,我們喊的這麼大聲的公民,到底應該是什麼?而屬民又是什麼?」組長提出問題。

「沒錯,所謂的公民,會把公共事務視為自己的事情。但屬民,則會認為公共事務是上面的人的事,是管我的人的事。法國大革命後,法國人一直高喊著公民,然而在這樣滿街都是公民的社會,只是口頭上的公民。大家把口號喊的這麼響亮,但實質上心態卻還是屬民。」
萊柏特答道。喝了口冰拿鐵之後,看了看大家。又繼續接著說。
「但是不要誤會,美國公民的基礎,不是建立在什麼抽象的理想上,不是什麼要造福大眾、或是心中要先有什麼政治理念要實現。公民參與公共事務的出發點,是為了保護、爭取自我的利益。避免因為訂定公共事務,而傷害了部分群體成員。讓每個成員都有權利表示反對、發出抗議。美國的公共精神,不是基於什麼大愛什麼理想,而是基於在地的、自利的。但也因為如此,保證了美國政治權利一貫由下而上的安排原則。」

之後,讀書會的成員繼續鬧烘烘的討論著各自的心得。蒂瑪心裡想著:『我們很少會去懷疑自己在教育過程中,被灌輸的一切。但當台灣的民主走到現在,好像很多事情都卡住的時候,除了積極的討論社會議題,是不是也應該要花些的心思,去看看別人的民主是怎麼一回事?也許我們一直想不到的答案,在他們的歷史裡面,就能夠找到一些線索。』
※※※※※※※※※※※※※※※
【參考資料】
南韓民主化的小故事:大學生是社會的良知
總統是靠不住的
楊照的七堂公民課:以平等之名
明治維新

歷史的記憶,不重要嗎?

這天蒂瑪咖啡館沒有開店。門口掛著「今日公休」的牌子。蒂瑪到新莊找大學社團同學聊天聚聚。兩個人約在新莊捷運站會合。

「我帶你去新莊夜市逛逛好了,雖然只是一條小小的廟街,卻有很多歷史故事。」S小姐說著。

『好呀!我也想吃點小吃,你看有什麼好吃的推薦一下吧。』蒂瑪爽快的答應了。

「小吃要晚上囉,我先帶你去那裡的幾個有歷史意義的建築物看看,逛到傍晚剛好去吃東西。」S小姐帶著蒂瑪從小巷走進去,經過燒烤攤時,旁邊有個像廟的建築物。

『這間是什麼廟呀?』蒂瑪指一指旁邊問著。

「這間是慈祐宮,新莊很有名的三級古蹟。你知道新莊廟街為什麼那麼多廟嗎?」

『不太清楚耶,不過就我所知。好像通常老街都有很多廟?像是三峽老街、大溪老街。』

「一府二鹿三艋舺,這句話你應該聽過吧?其實這個三個城市在以前都是重要港口。艋舺是清朝時北部的大港,但其實新莊是在艋舺之前興起的港口。到清朝嘉慶年間大河淤積以後,才被艋舺取代。以前,有港口的地方就是有人潮的地方,就會有廟。所以新莊廟街不長,卻有好幾個被列為三級古蹟的廟。見證的就是他曾經是港口的輝煌歷史。」S小姐邊走邊說著。

『原來如此』蒂瑪邊走邊想著,像這樣的歷史。以前的歷史課本有教過嘛?仔細回想,其實自己對台灣歷史的認識,薄弱到一種不可思議的境界。

「其他的廟要往另外一個方向走,我先帶你去看一個沒有被列入古蹟,但其實也有歷史價值的地方。」
走過小巷,拐了個彎,S小姐停下了腳步。

『這看起來是派出所啊,這也是古蹟嗎?』蒂瑪不解的問著。

「嗯,現在是當派出所沒錯。它是新莊郡役所,在一九一五年正式完工。是日本時代的建築。當然,以年代來說,他們沒有像廟街其他的廟那樣的久遠。但他也是見證自清朝將台灣割讓給日本之後,日本在台灣治理的歷史記憶。也是新莊唯一僅存的日治公共空間與建築物」S小姐望著派出所。

「你現在看到這一邊建築物,是經過表面拉皮的。我們去後面看看吧。」S小姐帶著蒂瑪到郡役所的後方。像是日式中庭的景色映入眼簾。S小姐指著一面牆。

「之前一群致力於新莊文史保存的人,跟文化局提出希望將新莊郡役所列入古蹟追蹤。投票結果是不予列冊。而這面牆是日本時代就建的牆面。保存狀況良好。而因為這整個區域不予列冊,所以這片地之後會賣給財團蓋兩棟大樓。而這面牆呢?他們說,他們會另外蓋一個展示區,把這個牆『保留』在那個展示區裡面。你說,是不是很荒謬?」S小姐苦笑。

『既然是有歷史價值的東西,照理說應該全數保存,這樣來看的人,也才比較能夠理解、想像整個故事的脈絡。只保存一面牆,那個保存歷史的意義根本很薄弱吧。感覺只是為了應付而已。』蒂瑪注意到水池後方有個不鏽鋼蓋住的東西。

『這是什麼?』蒂瑪指了指地板。

「水牢。水牢是日本時代逼共犯人的一種方法。想像一下,都更蓋大樓之後,這些,就都不見了喔。我不敢說水牢可以當古蹟,但他承載的是時代的記憶。」

蒂瑪想著,為什麼其他的廟宇可以列入古蹟,而像這樣的建築物卻不行列入文資保存?是因為時間不夠久遠?還是…只因為他代表的只是日本時代到現在的記憶,而關於日本時代的種種,都必須要被有系統性的抹滅呢?

歷史的記憶,不重要嗎?抹滅了歷史,這塊土地的人,要拿什麼認識自己的家鄉,又要拿什麼說服自己認同家鄉呢?
※※※※※※※※※※※※※※※
【參考資料】
(即將拆除)新莊郡役所的故事